台灣到處都可見土地公,是民間信仰中神格很低的神明,但在台灣民眾心中,土地公的地位卻非常崇高,受祭祀的次數也最多。
土地公信仰和台灣的開發史密切關聯,中秋節是土地公得道成仙日,莊頭莊尾,在許多地方可看到土地公,如墳墓旁的「后土」、樹下石頭旁,甚至路邊轉角處都有。
掃墓前一定要先祭拜土地公,謝謝祂照顧祖先。基本的祭拜「三色金」壽金、刈金及福金不可少。
長期研究台灣土地公信仰的新北市中山國小校長王健旺今天表示,土地公也有人叫后土、土治公等,客家人則稱伯公、福神、大伯公、大伯爺等。
民間對土地公較尊崇的稱呼有福德正神、福德爺,但也有人暱稱為「伯仔」。
王健旺曾是桃園縣政府「人與土地」伯公信仰專輯的顧問,華視「土地公傳奇」連續劇民俗顧問、公共電視「諸神祕密花園—福德正神」顧問及拍攝主角。他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普查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土地公廟。
農曆2月初2為土地公的生日,從原始管土地農作的自然神,到人格化的社區守護神,每一個地方都有專屬的土地公,角色千變萬化。
王健旺說,台灣土地公的老員外造型,一手元寶一手如意,滿臉白鬚、笑容,與廣為流傳的善書「福德正神金經」最相近。
新北市中和南山福德宮有座土地公立像,高約30公尺,造形為右手持拐杖,左手捧元寶,頭戴員外帽,身著黃色長袍,裝飾綠邊黃紋,黃袍上還有「壽」字紋。
土地公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時,擔任稅官。張福德善行無數,享年102歲,死後3日容貌不改、面色紅潤。接任的稅官魚肉鄉民,使得人更懷念張福德,民眾撿了四塊石頭,1塊作屋頂、3塊作牆,搭成小廟膜拜,地方也因此紛紛祭拜福德正神。
土地公固守一方土地,不像其他神明那樣四處雲遊,轄境無限,因此與當地居民特別親近。舉凡村莊生小孩要向土地公報備,人過世後也由土地公接引到冥府。
農業時代,農民春天向土地公祈求農事順利;秋天收成時要感謝土地賜予,在稻田旁以竹子綁上祭拜土地公的「福金」,作成「土地公拐杖」感謝土地公護佑田間。
中秋節是土地公得道升天日,信徒會慶祝並分食豐盛菜餚。新北市面積最小的土地公廟是汐止福瑞宮,新板特區的深丘福德宮,地價總值超過新台幣3億元,樹林南寮福德宮擁有冷泉,中和南山福德宮為全台最大土地公立像,各種廟宇萬象,值得探究。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