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接受「歐洲新聞台」專訪表示,南韓與歐洲聯盟、美國相繼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已經落後,盼儘速與歐盟洽簽「經濟合作協定」(ECA),對雙方都有利。
歐洲新聞台(Euronews)於9月初在台北總統府專訪馬總統,約7分鐘的訪問3日晚間在歐洲首播,瀏覽Euronews網頁也可收視全部專訪內容。
在訪問前,旁白說明兩岸關係自馬總統上任後改善,但也希望與歐盟洽簽經濟合作協定,避免經濟上過於依賴中國大陸。
馬總統答覆有關ECA的提問時說,與歐盟洽談自由貿易協定或ECA的目標,對雙方都有利,因台灣與歐盟雙向貿易於去年達到48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179億2000萬元),歐盟是台灣最大外資來源,投資超過320億美元,簽署協定對雙方都有很大的幫助。
他表示,南韓與歐盟在兩年前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南韓是台灣在全球市場上的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這對台灣來說是很大的威脅;同樣地,南韓與美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於去年生效,也已在台灣對美國出口上出現顯著影響,台灣已經落後,應儘速趕上。
馬總統說,根據丹麥一所智庫研究,台灣與歐盟若簽署ECA,台灣對歐盟出口可成長100億歐元,歐盟在2到5年內出口可成長120億歐元;此外,台灣處於東亞中心,許多歐洲國家可利用協定,加強歐洲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商業往來。
歐洲新聞台提問,兩岸關係是否太近?馬總統說,中國大陸10年來都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岸關係正在正常發展;過去10年,台灣希望兩岸貿易成長,但也希望比重占台灣整體貿易上不要增加太快。
馬總統說,自他上任5年來,兩岸貿易擴張至每年1600億美元,但在整體貿易上占比並不比較多,因為台灣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也增加了。
歐洲新聞台指出,歐洲擔心部分台灣市場並未對歐洲企業開放,例如服務領域。馬總統表示,在這方面,台灣與紐西蘭簽署的經濟合作協定,以及將與新加坡簽署的經濟夥伴協議(ASTEP)都包括服務領域。
他說,這些協定簽署後,85%產品的進口關稅將降到零;若台灣與歐盟簽署ECA,內容可能也非常類似。
馬總統說,60年來在國際政治壓力下,台灣較被孤立,但台灣是個很重要的貿易國家,進出口在全球排名第17或18,這個事實不能被忽視;當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經濟合作協定,台灣在國際上的策略空間自然擴大。
他表示,台灣不會僅仰賴貿易及投資,另外也提供大量人道援助,積極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在國際舞台上,台灣以扮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為目標,證明台灣對國際社會是資產不是負債。
歐洲新聞台總部位於法國里昂郊區,為法國歐洲新聞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主要股東包括許多歐洲國家的公共電視台,以多種歐語播報,為歐洲最大電視台,觀眾達600萬人。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