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管主委那種爺們氣息,常常都讓大家感到倒彈,不過這次也靠著這樣的氣魄地說了句真話出來:「早就沒有四小龍了!南韓眼中沒台灣!」這倒是誠哉斯言,而這沒有打斷他自己的腿,可卻打到了馬總統的臉。他老人家上任近六年來一向對龍龍相爭念茲在茲,前不久更才說到台灣經濟表現是四小龍第二。
講一句公道的,沉緬於小龍遺史的,也並不只是馬總統一個人而已,許許多多的國民,對這個詞彙仍然念念不忘,動不動就拿出來嘴炮一番,好像幾十年來,大家都還是一同編隊飛行、羽翼等寬的雁群,未來的天空也將共同翱翔。跟南韓從商場打到球場的情緒性敵對意識,大概多少也源自這種奇怪的自我認知。
其實在英文媒體裡面,出現過的只有「亞洲四虎」,而沒有龍,實在不知道當初的翻譯是經過了什麼樣的心路歷程,才化虎為龍。可能是龍比較符合兩蔣時代的帝王思考,所以中文裡面由動物園裡看得到的老虎,變成了虛無飄渺的雲端神龍。
好吧,龍虎各表也無妨,姑且就承認四小龍這個詞吧,那也早就遠離現在社會中堅的親身認識了。30歲以下的世代親眼所見的只有釋小龍了,而他都長那麼大了,我們最深刻的記憶,卻還是停留在他小時候功夫片裡面虎虎生風的身影,這個倒是跟我們記得四小龍的方式,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直跟四小龍傳說綁在一起的,是台灣版的「官僚之夏」,好像以前的內閣財經官員多有擔當、多具遠見,才能開啟被封為四小龍的黃金年代等等。但老實說起來,當年經濟能夠騰飛、國民所得高速成長,比起這些個人因素更加重要的,是在整個國際貿易的架構中,台灣正好填入了關鍵位置,加上全體人民的勤勉打拼,才有了位列四小龍的成就;反而這些政務官們許多經建政策其實實效可疑,在威權體制下更不用面對充份的民意監督,與多元社會價值的折衝…暫時不論功過,總之都已經是過去的人與事了,昔人已乘小龍去,此地空餘小籠包。以管主委為首的財經首長們,也不要再拿天寶遺事自勉/自慰了。
另一方面,比起這些神化個人、神化政府的小龍傳說更為有害的,是這國家對整個老舊經濟發展模式的沉溺不願自拔,仍然執迷在勞動要素價格作為競爭力的來源。在追求競爭力的大口號下,政府與企業主們不斷阻止工資的提升、所得的改善,不斷致力於打造低薪化的產業環境;而台灣人民逐漸形成的勞動權益、環境保護、生活品質、公平正義的要求,在這種加工出口區式的思維之下,都只是墊高成本的拖累。這樣的小龍,更像是大口吃人的暴龍。
而這種唯成本導向的經營思考,也斲傷台灣產業創新的動能,從左看、從右看,這都不是台灣能回頭走的路,也不該是台灣未來繼續再走的路。請龍不易送龍更難,如今好不容易連管主委都開口說話了,大家就忘掉小龍吧!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劉寶傑
神化政府的小龍傳說,讓國家對整個老舊經濟發展模式的沉溺不願自拔。
許多台灣人對「四小龍」念念不忘,但我們的失業率早就是「四小龍」最高。
更多丁允恭文章
更多文章,都在【蘋論陣線】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