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完新年、溫暖地許下新希望,很多美國人隔沒幾天突然發現2014年好像哪裡錯了。大家揉著眼睛,心想:以前冬天的雪有這麼厚嗎?電視螢幕裡的記者站在宛如電影《明天過後》場景的真實版中,包得像熊一樣,吼著:「我的鼻子快掉了!攝影機也開始結冰了!」
這場北極渦旋(polar vortex)橫掃北美大陸的結果,除了加州倖免於難,美國其他各州居民幾乎都明顯感受到氣溫異常地冷。紐約市曾冷到零下16度,芝加哥,零下27度。就連俗稱「深南方」(deep South)、素來溫暖的東南各州,也一度降到華氏個位數──也就是攝氏零下12度以下。一月六日、七日兩天,全美至少49個城市經歷數十年來的歷史新低溫。
科學家說,待在北極上空的氣旋「喝醉了」,繞往南方渡假遊盪,以致北美一片極寒,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阿拉斯加等地區反而相對溫暖。那天我自紐奧良旅行歸來,返抵紐約,迎接我的是滿地無暇的白,和零下13度的冰風。這座北方的海港城市並不常經歷如此的天寒地凍,我抖索著想,不知道多少無家之人會在嚴寒中孤寂地死去。網路上開始流傳許多冷天生活智慧王和趣味小實驗、夢幻如極地探險的照片,以及各種相關討論。
其中,最誇張的莫過於部分媒體名嘴宣稱「北極渦旋證明全球暖化不存在」。大氣科學家們為此崩潰跳腳,他們努力在電視台上向大家解釋:北極渦旋一直都在北極上空打轉,有時氣流繞得大圈些,有時小圈些,如此而已。全球暖化怎麼會因為原本就存在的北極渦旋而不見了?事實上,北極渦旋喝醉往南伸展,更證明了全球氣候變遷造成極端化。冬天愈來愈冷,夏天愈來愈熱,災害規模加劇,氣候的異常,正是人類二十世紀工業發展的苦果。
「全球暖化」本就包含因人為開發而導致的各種異常氣候現象,多數對氣候議題關心的人都有這樣的認知。然而美國至今仍有為數不少的民眾、企業家、政客,因政治與商業上的利益或者純粹對陰謀論的熱衷,相信全球暖化是假議題、是用來騙錢和製造社會恐慌的工具。
去年,我在老師推薦下看了2012年的一支紀錄片〈Chasing Ice〉,記錄科學家出身的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詹姆斯.巴洛格(James Balog)拍攝冰河減退的過程。巴洛格第二次造訪冰島的一處冰河時,發現冰河後退的幅度太過驚人,而決定以縮時攝影記下冰河的變化。他的團隊在北極圈險峻的冰天雪地中架設了數支腳架,每台相機、每年拍下的上千張照片,在在指證了冰河縮減的速度完全超越人們的想像。2009年至2010年,一年間冰河後退的幅度,相當於之前十年總和的幅度。
「這樣巨大的改變,只可能出於人為的因素。」巴洛格說。
當他拖著攀爬冰河而一次又一次開刀的膝蓋回家,電視上的名嘴們仍在高談闊論,說全球暖化是騙人的。然而當他將縮時攝影記錄下的觀察在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播放出來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難掩震驚的神色。
美國多數人並非不接受、不理解全球暖化,但這不會改變人們的行為和消費模式。美國人的生活被消費主義綁架,買得多、丟得也多,訂購商品時,人們很少會想起工廠製造的大量污染。美國是全世界資源耗用最多的國家,排碳量僅次於中國。
2012年底颶風珊迪侵襲紐約後,留下滿目瘡痍,許多熱血的年輕人都前往災區當志工,幫忙受災戶整理殘破的家園。颶風後的一週,我在史登坦島採訪時,遇見一個老華人。他的家同樣淹水,颶風那夜,他的妻子甚至險些被窗邊倒下的大樹壓死。說起清理家園,他卻嘆道:「有些東西還好好的,他們(志工)卻都熱心地幫我搬出去丟了啊……」
他說美國人只要東西有了些損傷,多半都直接丟了。「有些家具根本沒壞,只碰了一點水,脫一小塊皮,都還能用的。大家卻都把家具丟了,我看了都想揀回來用。」
想來,母親在我小時候弄破的褲管上縫縫補補的做法,在美國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吧。
這幾天,雖然氣溫仍起起伏伏,但北極渦旋帶來的恐怖超低溫已經過去了。一個寒冷的週末,讓美國許多人都忘了全球暖化,這個國家,短期看來還是會持續大量的消費、大量的汙染,工業大量外移使許多歐美國家人民眼不見為淨地浪費物資,轉而譴責開發中國家的環境污染。
2013年,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使美國許多發電廠增加煤的用量,造成排碳量三年來首次上升。即使已經一再品嚐氣候極端化的苦痛,這個巨大而富饒的國家,依舊擺盪在環境和經濟之間,找不到恰當的平衡。
而風災逐年嚴重的島嶼台灣,或許在國際上人微言輕,卻仍追求著無法反映多數人民生活品質的GDP,庇護著污染未見改善的大企業,盲目地往未知的方向行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