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oughness (Tough Girl)
看板movie
標題Re: [負雷] 救救菜英文──失衡的女性意識
時間Fri Jan 10 19:43:06 2014
昨天看完這部,覺得色彩繽紛、音樂熱情有活力, 卻不會有過多寶萊塢式的黏膩情愛歌舞,看完心情很好, 但原po似乎不這麼認為,所以想提出幾個不同觀點,
※ 引述《shosuke (冬天一樣要有活力!)》之銘言: : http://readandanalyse.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26.html : (網誌版 from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 [影評]救救菜英文──失衡的女性意識 : 印度是現今世界上男女最不平權的國家之一,但當西方對於自由以及各種平權的概念逐漸 : 滲透印度時,即使路途遙遠,這股能量總會逐漸轉化成現實的制度或者藝術。《救救菜英 : 文》就是一部印度文化下又帶有女權思想的電影。 首先,這是部印度電影,印度導演、印度思維、文化、價值觀,在談論融合西方元素或是 講求「西方」式的平權、自由等等,應該先尊重原生文化。
: 圖、莎希與她快樂的英文課夥伴們 : 「傳統」與「女性」的雙重弱勢 : 女主角莎希是位擅長做手工甜點的傳統印度婦女,先生是位現代高知識分子的企業精英, : 並育有一對兒女;她最大的困境是自身英文不好,同時在家中的地位並不高,連女兒都時 : 常嘲諷她的英文不好。莎希代表了印度傳統婦女在現代社會中的窘境,「傳統」與「婦女 : 」的雙重身分使其無法得到家人的尊敬。在莎希妹妹曼妞的邀約下,莎希抱著忐忑的心情 : 獨身提前四周到紐約籌備大姪女蜜拉的婚禮。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莎希瞞著所有人參加了 : 為期四周的英語會話速成班,並認識了男主角法國男同學羅倫。莎希與羅倫漸生情愫,撞 : 見兩人一同逛街的二姪女蕾妲也鼓勵莎希要勇敢追求愛情。 這個地方我不認為蕾坦是鼓勵莎希勇敢追求愛情, 而是鼓勵她完成學英文這件事情。 (中間恕刪)
: 本片中的女性角色比男性關鍵得多。莎希是典型的傳統印度婦女;妹妹曼妞象徵的是西化 : 後的傳統印度女性,雖然在美國獲得商業上成功,但仍把家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二姪女 : 蕾妲則象徵的是現代西方女性。莎希─曼妞─蕾妲,像是一道從傳統到現代的光譜,《救 : 救菜英文》描述的「應該」是莎希從光譜的一端轉移到另一端的過程──但本片真是如此 : 嗎? 本片並非「應該」描述莎希從光譜一端轉到另一端的過程,所以本片不是如此也不意外。
: 圖、女主角莎希與男主角羅倫 : 選擇不自由是一種自由嗎? : 如果《救救菜英文》是一部好萊塢電影,那麼故事最後的結局一定是莎希放棄了原本的家 : 庭,選擇與羅倫雙宿雙飛在紐約開一家法國印度料理店;但這終究是一部寶萊塢電影,莎 : 希與羅倫最親密的接觸僅只於一次意外的擁抱,爾後又回到她的家庭,替她的家人作小甜 : 球。本片的高潮莫過於莎希最後的演講,但這卻是一段讓人昏昏欲睡的家庭倫理說教課程 : ──雖然莎希不斷強調「尊重」,但觀眾顯然看不出這段內容矯情到極點的癟腳演講能替 : 莎希帶來什麼尊重。 嗯....從這裡開始好了, 我不了解為何如果是好萊塢電影,一定是莎希放棄了原本的家庭,然後跟外國人雙宿雙飛 ,按照原po的想法,感覺像已經預設好了一個好萊塢公式: 從保守到解放到自由 所以莎希要從保守的印度婦女,接受西方思想後大解放,然後背棄那些傳統的束縛大膽選 擇自己所愛的。 事實上,電影也是可以這樣演,不過要有這樣的結局必須有鋪陳,莎希有個很好的家庭、 很好的婆婆、很好的丈夫、很好的子女,生活也富足無虞。先生有家暴嗎?沒有,只是因 為觀念、環境的不同,丈夫在那種情形下覺得妻子只能做到這樣,但丈夫還是很愛妻子; 孩子因為受不一樣的教育,在當下會嘲笑媽媽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還是很愛很依賴媽媽 ,並不是因為莎希不懂英文,丈夫、孩子就真的棄之如敝屣。所以在家庭方面,他們是很 有愛的家庭,只是遇到了一些觀念上的差異,然後莎希到國外以後決定要改變,所以靠自 己的力量去上課學習英文,在過程中了解自己的能力並不差,可以做到更多事情,進而成 長、改變。 如果在同樣的情況下,莎希任性地選擇了當下有點情愫的法國人.....我想一般觀眾會覺 得「那些愛她的家人呢?」更不用說以印度人的觀點來看,會有多荒謬了。 再來說到最後原po覺得矯情到極點的癟腳演講... 看了這段演講我整個大有感觸,請容我引述原文 "This marriage is a beautiful thing. It is the most special friendship. Friendship of two people who are equal. Life is a long journey. Meera, sometimes you will feel you are less. Kevin, sometimes you will also feel you are less than Meera. Try to help each other to feel equal. It will be nice. Sometimes... Married couple don't even know how the other is feeling. So... how they will help the other? It means marriage is finished? No. That is the time you have to help yourself. Nobody can help you better than you. If you do that... you will return back feeling equal. Your friendship will return back... Your life will be beautiful." "Meera... Kevin... Maybe you'll very busy... but have family... son... daughter. In this big world... your small little world, it will make you feel so good. Family... family can never be... never be... never be judgemental! Family will never... put you down... will never make you feel small. Family is the only one who will never laugh at your weaknesses. Family is the only place where you will always get love and respect. That's all Meera and Kevin... I wish you all the best. Thank you." 第一個部分在講婚姻,在婚姻中應該要覺得平等,而這個平等不是說,我要做家事,所以 你也要做家事這種斤斤計較的平等,我想這個平等是一種平衡的狀態,要達到平衡,不是 去要求你的另一半改變,因為人不會改變,所以要自己幫助自己達到平衡。 莎希在生活中感到不平衡,因為她的先生覺得她只有這點能耐,如果電影是莎希受了西方 影響然後去跟她先生大吵大鬧說「我不只是會做小甜點的黃臉婆」她先生會被說服嗎?會 有什麼改變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莎希只能靠自己去證明,我想這是電影想要啟發印度 女性的地方。 第二個部分在講家庭,這段讓我在電影院大哭,小妹我在求學路上一直都算順遂,明星高 中、第一志願,母親的教育程度不如我,求學路上我都是靠自己(知識上的並非經濟上) ,記得以前我媽也去學英文,問我一些問題,我都很不耐煩,英文不就是這樣嗎?這麼簡 單也要問。後來不知道哪裡看到一句話,我整個大崩潰,那句話說 「父母讓你去學校,不是讓你回家羞辱他們的」 所以我看這段感觸很深,所以電影裡女兒聽了媽媽的話才會這樣難過,家人應該不是讓你 嘲笑、看輕,而是可以很自在的顯露自己的弱點而不覺渺小。 要說矯情的話......我覺得莎希可以在餐廳很順的點餐,但是在這段演講中又太過初學者 ,斷斷續續太多,會有點冗這樣。
: 《救救菜英文》從頭到尾都在描寫莎希的改變與心路歷程,但真正的問題從來不在於莎希 : ,而在於「莎希的家人」。換言之,如果編劇真的想讓觀眾「認同」莎希最後為了選擇回 : 家,應該把重點放在「莎希改變之後如何改變家人的想法」,這才是一趟完整的英雄之旅 : 的描述;相反的,在目前這個「紐約改變了莎希」的結構之下,合理的選擇應該是莎希選 : 擇待在紐約,這才會讓觀眾看到「成長過後的英雄如何改變環境」。 真正的問題從來不在於莎希嗎?真正的問題是莎希的家人嗎? 我會認為這部電影好看,是因為他不會把強勢的西方價值觀硬要套在這個家庭, 更直接來說,這部電影不會因為過於媚外、崇尚西方文化,而忘記自己是誰。 莎希受到了啟發,但試想,如果莎希選擇待在紐約,請問她可以改變什麼?改變紐約? 這部電影本來就不是英雄式的小人物去撼動整個社會、價值觀,而是從莎希及其家人身上 感受到印度的文化與價值,進而融合、尊重。 莎希家人沒有改變嗎?
: 除了演講這段以外,在第三幕中的另一段戲更值得討論。一段是莎希在蕾妲的協助之下, : 原本打算抽空去考試,沒想到兒子卻打翻了她辛苦做的小甜球;莎希得作出選擇,去考試 : 或者留下來做甜點?莎希選擇了留下來做甜點,心中卻還懸念著考試。如果莎希完全不留 : 戀考試,那麼這就意味著留下來做甜點是一種「熱情」而不是一種「責任」;然而莎希的 : 表情卻非常煎熬,這意味著莎希雖然「選擇」了責任,但她並不快樂。 : 選擇不自由是一種自由嗎?當然可以,但前提是:一個人是否真正理解自我真正擁有「選 : 擇的自由」。《哈利波特》中的奴隸小精靈托比甘願為奴,從他的角度看來,服侍主人是 : 一種「選擇」,但這可能是因為托比根本從來沒有想過他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因此他出於 : 自我意識接受了這些「責任」;這也就是哈利拼了命想告訴托比可以過不同的日子,但托 : 比無法理解的原因。莎希根本就是托比,只是托比受限於種族,莎希受限於種族與性別。 : 雖然莎希的紐約行看似是一趟解放心靈的女英雄之旅,但事實上莎希從頭到尾都沒有解放 : ,她根本沒有讓自己試著表現對羅倫的愛,也根本沒有意識「離婚」是一種可能的選項─ : ─甚至,我認為她根本是「不敢去意識」,否則她的世界就會完全崩潰。因此,當莎希憂 : 傷地做著小甜球時,觀眾可以非常明確地看到莎希仍然認為自己只能依靠做甜點得到自尊 : ,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有更多選擇。這是一段自我封閉、自願為奴的故事,根本不是 : 一趟自我進化的英雄之旅。 選擇責任並非甘願為奴,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因為責任的無奈, 這個場景是:姪女的婚禮 vs 考試 你選擇考試,就要錯過姪女的婚禮,完成了自己的一個成就,但卻錯過了重要的家庭時刻 ,她不開心是因為本來以為都可以兼得,可是因為兒子的惡作劇變成只能選擇一個,不管 選的是什麼她都不會開心的。 印度並非無法離婚,只是對於婚姻會有更深重的責任感,如上所述,莎希真的慘到要離婚 的地步嗎?西方的絕對自由、個人主義真的適合完全移植到東方嗎?
: 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電影最後一幕戲。莎希與薩提許坐在回印度飛機上,美麗的白人女空 : 服員用流利的英文詢問兩人是否需要讀報?薩提許要了紐約時報,莎希原本也想開口要紐 : 約時報,但她卻把話收回,改要了印度文的報紙。空服員對她說沒有印度文報紙,莎希就 : 放棄了讀報,最後則是薩提許意味深長地看著莎希。這段戲原本想表現,莎希決定回歸到 : 自己印度傳統女性的身分,因此讓薩提許尊敬她;導演跟編劇想表現莎希的選擇帶有正面 : 的積極性,卻反而強化了印度文化中的歧視。導演等於明擺著表示:「女人啊,選擇成為 : 傳統女性,才是一種真正值得男人尊敬的選擇!」雖然我不是女性主義者,但我對於這種 : 極端沙文主義的隱喻實在感到膽戰心驚──女性導演拍出來的女性主義電影,居然用如此 : 自我貶抑的方式收尾!而這段也意味著,莎希對英文的熱情完全停留於「用流利英文得到 : 家人尊重」的工具性動機,根本沒有提升到「英文是能替自己打開世界資訊之門的鑰匙」 : 的自我成長動機,層次極低。 呃........ 我並不覺得這段戲是這樣解讀耶..... 就像推文有說的,可能是要暗諷西方對於印度文化的不尊重(畢竟是到印度的班機) 而且學英文只是一個轉變得契機,本片應該不是要說「英文是能替自己打開世界資訊之門 的鑰匙」,如此一來不就變成西方文化在教育、洗腦印度文化了嗎? 我在這場戲看到了平衡,就像我剛剛說的,莎希改變了,家人也尊重莎希,這難道意味著 莎希從此就要開始不可一世地說著英文,看著英文報紙,這才叫改變嗎? 我認為這段改變的過程中是很內斂的,莎希改變了,卻也尊重丈夫的地位,不讓他感到威 脅,這段婚姻關係,因此而達到平衡。算是很不錯的收尾。 回到最初,本片是印度片,不知為何原po希望導演處理成其他影片的樣子,實現自我並非 拋棄原本的自我,在我看來也不是什麼沙文主義或女性主義的拉鋸,婚姻生活、家庭生活 就像跳舞一樣,你左腳往前一步、我右腳退後一步,才能跳出不打結的舞步。 我對印度電影涉入很淺很淺,不過這部電影讓我看得很開心,也推薦給大家。
: 即使無視劇本的問題,我認為導演原本的發揮空間很大。例如導演可以處理成《享受吧! : 一個人的旅行》,讓莎希從倍受壓抑的舊生活中解放,與新戀人過著自在的生活;也可以 : 如同《穿著PRADA的惡魔》,讓莎希在極端絢爛之後意識到原本的生活才更能實現自我。 : 不管是選擇改變或者維持現狀,都可以帶有很強的積極性,但本片兩頭不到位,只能說是 : 一部混亂而不知所云的作品。 : 近年來印度不乏好電影,但《救救菜英文》絕對不是其中之一。雖然我們能理解導演具有 : 拍出一部融合印度傳統道德與西方現代思維的企圖心,但在基本功上,卻非常明顯地力猶 : 未逮。讓我們期待下一部優秀印度電影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33.155
推 tingtfg:我也很喜歡最後要印度報紙那段,Shashi始終知道自己要的是 01/10 20:04
→ tingtfg:什麼! 01/10 20:04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