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抗議遊行隊伍17日遭炸彈攻擊,反對派與政府派互相指責對方是幕後黑手,示威活動未見平息跡象,在暴力威脅的陰影下,軍事政變風險隨之提高。
泰國軍方2006年曾策動政變,當時引發國際諸多批評。8年後,當年的對立態勢依舊,問題仍未解決。這次朝野抗爭,軍方在言論與行動上被認為傾向反政府派,但迄今相當節制,然而,隨著炸彈攻擊的出現,軍方是否持續靜觀其變?抑或出手干預、發動政變止息政爭?值得關注。
尤其,18日的陸軍節閱兵活動後,先前藉兒童節軍民同歡之名而開進曼谷的坦克等武器是否退回軍營?也成為外界評估政變可能性的指標。
另外,國家肅貪委員會正在調查看守總理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是否涉入大米典押計畫貪污弊案,調查結果是否讓盈拉被判懲5年內不得參政、甚至需解散政黨,目前不得而知,但透過司法手段拉下執政當局的可能性無疑是存在的。
無論混亂政局將透過軍事或司法手段解決,很顯然,抗爭越久,暴力衝突加碼的可能性必然升高。
一如外界先前所料,由前民主黨議員、前副總理蘇德(Suthep Thaugsuban)領軍的示威活動迄今未能迫使看守總理盈拉下台,17日的炸彈攻擊印證外界先前預測:朝野僵持越久,暴力態勢升高的可能性越大。
17日的炸彈攻擊至少造成1死37傷,更引發新一波政壇口水戰。逃過一劫的蘇德當晚在舞台上流淚指控盈拉政府是幕後黑手。但盈拉迅速否認,18日她再度譴責這起暴力事件,並重申看守政府與炸彈攻擊無關,更堅持2月2日的大選如期舉行。
負責安全事務的看守副總理蘇拉朋(Surapong Tovichakchaikul)則說,近來的攻擊事件都是預先策劃,包括針對抗議領袖住宅與抗議群眾的炸彈攻擊,其目的在鼓動暴力衝突。
對外界指稱,暴力衝突是抗議團體自行策動、目的在逼迫軍隊發動政變的說法,蘇德否認,他說,「我不是那種會殺害支持者的人」。
蘇德18日繼續帶領抗爭群眾在市區內遊行,呼籲更多泰國人加入示威,並誓言要讓示威活動持續下去,直到盈拉政府垮台為止。
雖然參與「封鎖曼谷」示威的群眾有所減少,蘇拉朋也表示排除封鎖路障的時機已到,但警方迄今仍沒有大動作,或許是還在觀察17日的炸彈攻擊會否助長反政府行動的聲勢。
有能力左右大局的軍方還在觀望,很顯然,示威活動短期內難以結束,隨著2月2日大選日逼近,暴力事件極可能再發生,選舉能否如盈拉堅持的「如期舉行」,變數仍頻。
值此同時,新的變數也正產生。曼谷市內已出現1群白衣人、點蠟燭要求反對派「尊重我的選票」。
即使選舉如期在2月2日舉行,反對派也可能發動呼籲撕毀選票等抗議活動,投票當天與前夕發生暴力衝突,勢所難免。
即使近期內宣布選舉延後,暴力陰影猶存。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引述親政府的紅衫軍消息來源指出,有武裝的紅衫軍激進分子可能使用暴力,他們在曼谷藏有武器,準備對付可能的軍事政變或那些迫使選舉延期的個人或機構,包括選舉委員會。
泰國社會崇尚祥和,但當前政治僵局未解,暴力衝突及軍事政變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未來是否走向「零和」賽局?正考驗著泰國朝野政客的智慧。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