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是大陸當局既定的政策,在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更轉趨積極,儘管短期內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人民幣本身也還沒有與美元、歐元等國際主要貨幣抗衡之實力,但人民幣國際化的氣候逐漸形成,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和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基礎上,台灣與大陸已簽署貨幣清算備忘錄,並自2013年2月初開辦人民幣業務。
以人民幣計算的跨境支付,2013年前八個月合計成長420%,支付總額目前在全球排名已竄升至第四位,可見台灣民眾對人民幣的接納度相當高。渣打、星展、德意志等外商金融機構都認為台灣發展人民幣業務具有優勢,有絕佳的潛力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
渣打銀行看好台灣人民幣離岸市場蓬勃發展,其編製的人民幣環球指數在2013年9月間已正式將台灣納入。人民幣國際化的確為台灣帶來機遇,從事兩岸經貿活動的企業將受惠於更便捷、較低匯兌風險的跨境結算,一般民眾則將獲得更多元化的理財產品選擇,而所有新增人民幣業務,將為國內金融機構創造可觀的商機。
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具有相當的條件,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台灣每年對大陸有數百億美元順差,有利於人民幣資金池的建立;過去30年,台商對大陸投資已超過1,300億美元,兩岸產業交流合作關係非常密切,再加上台灣有完整的科技產業鏈,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
但競逐人民幣離岸中心勝出的關鍵,是必須建立擁有大量人民幣投資及金融產品市場,同時又能提供充分的流動性和較高的流通速度。從這個角度看,香港已占據主導地位,台灣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在台灣發展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還存在很多制度障礙,應儘早改革或排除;在眾多競爭中,台灣更需思考準確的發展定位,以及如何與其他人民幣離岸市場密切合作,共同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
台灣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才剛起步,未來發展潛力能否展現,美夢成真,不但需要自助,也需人助。
兩岸尚未簽署本幣互換協議,台灣也尚未獲得大陸央行授權RQFII試點,還有台灣居民每人每日兌換限額人民幣2萬元的規定等,都會嚴重制約台灣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進展。排除這些制度障礙,坦白說,主動權操之在大陸。
基於兩岸貨幣互換機制有助於人民幣跨境流動性,授權台灣RQFII試點,可讓人民幣回流體系更健全;放寬民眾每日兌換人民幣上限,則可活絡市場,都對人民幣國際化進展具有正面意義,期待大陸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也能更務實積極推動兩岸金融合作,拋棄政治思考,促進互利雙贏。
央行總裁彭淮南曾公開表示,已將人民幣資產納入外匯儲備配置中,正積極向大陸爭取人民幣1,000億元RQFII額度,鼓勵台灣金融機構努力充實人民幣資產部位,發展台灣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企圖心。
台灣應積極改進金融自由化、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經營等配套條件,做好準備;今後還應努力擴展人民幣投資產品的種類、爭取開辦RQFII業務、擴大QFII規模、簽署兩岸貨幣互換協議、爭取陸資企業到台灣上市或大陸公部門到台灣發行公債、引進大陸境內的人民幣投資產品等。
(本文是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教授高長在2014年大陸經濟情勢分析論壇發表,記者李仲維記錄整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