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經在這裡開箱過SLX01, 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我習慣的開箱模式
同樣的在今天主角開箱之前也會先回顧一下BMC的一些過往故事
前一篇開箱文介紹了BMC Racing Team前幾年環法的車手跟歷史, 今天就來聊聊BMC過去的單車
也順便了解一下BMC單車的演進~
同樣的, 文中有許多來自國外各媒體或網站的照片, 都有附上連結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獲得更多的資訊, 照片的版權也歸各媒體所有
為了不吊大家胃口, 在長篇廢話之前我就先直接貼最後的成車照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SLT01 (team machine) 200? - 2009 |
SLT距離小弟熟悉BMC的時間較遠, 國內不確定有沒有正式代理過
BMC最標準的紅白黑配色
按這裡檢視圖片
同年這台車也贊助Phonak team參加環法
按這裡檢視圖片
LUG風格 + 全車走內線
按這裡檢視圖片
特別的上管-立管-後叉接法
別說是2005年, 即使放在2014年也是無與倫比
按這裡檢視圖片
特異的上管設計, 後煞車線走內管還不需要從上管打洞穿出來
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設計, 也在市場上樹立了完全不同的風格
按這裡檢視圖片
SLC01 (pro machine) 2006-2010 |
BMC在台灣打響名聲大概就是從SLC01開始, 停售後都一值還有人在尋找這款車架
按這裡檢視圖片全碳纖 + 全內線 + 依舊特殊的上管 - 立管 - 後叉接法
坐管不需要用坐管束, 而是直接將緊迫裝置融合於車架
我相信當時買BMC公路車的有一半以上是被這特殊設計所吸引
按這裡檢視圖片
2006年BMC Racing team還未正式成軍, 但當時贊助Phonk車隊時就拿過環法冠軍
當然也有黃衫圖裝版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座冠軍後來因為禁藥問題被拔掉了
身處那個時代, 關於禁藥又怎麼能不跟Lance Armstrong扯上關係咧?
Floyd Landis: Lance Armstrong & I Used 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2007也有贊助過Astana, 個人認為Astana配色算是傷當漂亮的版本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SLC01最後一年, 2010年, 是BMC相當特別的一年, BMC Racing正式升格為Pro team
簽進了身穿彩虹衫的Cadel Evans, 因此SLC01也出了彩虹版
按這裡檢視圖片
SL01為BMC的中低階車種, 在2008年以前都跟SLT01比較相似, 只是材質不同 + 全走外線
到了2009年SLX01出現, SL01也大改款變成跟SLX01比較類似
SL01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SLX01
按這裡檢視圖片
SLX01雖然只是中階車種, 但當年BMC的隊車使用上非常的混亂
因此還短暫出現在一些賽場上過
像是環瑞士
按這裡檢視圖片
tour down under
按這裡檢視圖片
甚至跑過幾天短短的環義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兩個系列有個重大改變: 使用全新設計的坐管: 把鎖坐管的裝置設計在坐管上
利用螺絲的旋轉讓坐管內的裝置撐開, 藉此加強磨擦力固定位置
非常酷, 我之前也是為此才買SLX01, 不過這兩款車子光是坐管問題的RMA率就非常高
當時不管是台灣還是國外都時有所聞, 我相信這對於BMC在未來設計車架時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SLR (team machine) 2010 - ? |
按這裡檢視圖片2010 除了是SLC01的最後一年, 同時也是SLR01系列的第一年
SLR01跟SLT01一樣叫team machine, 取代意味傷當濃厚
現在回頭看, BMC在此時就註定回不去特殊上管-立管設計了, 轉變為較為保守的外型
這也是首次BMC將頂級公路車改回走外線
坐管則是延續2009年SLX01/SL01的新設計: 將緊迫裝置做在坐管上
不過為了改善立管被坐管撐裂的問題, SLR01將坐管小小的修改
撐開的部分包了一層橡膠, 避免遇上SLX01/SL01一樣的問題
按這裡檢視圖片
2009年因為國內很多的BMC車子狀況連連, 消費者抱怨代理商的狀況時有所聞
也有傳聞代理商跟店家中間有些不愉快的事情
2010年BMC車款幾乎沒有代理進台灣, 新設計的坐管有沒有遇到同樣的麻煩就不確定了...
2010賽季正式開始後, 環義時Cadel Evans是騎彩虹版的SLR01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2011年 BMC拿下了環法冠軍, 當然也出現了SLR01冠軍塗裝, 零售限量100台
按這裡檢視圖片
之前M01也有版友開箱過
2012 SLR01改變坐管設計, 變回像一般車子需要用坐管束去鎖
這或許是默認了2010年坐管設計依然有問題 ><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這一刻, BMC過去的一切都畫下句點, 自此開啟全新的一章
過去的那些大膽, 跳tone, 獨樹一格的BMC
漸漸因為過多的前衛設計造成的RMA問題而不得不轉向保守
2010以前的BMC我覺得是設計師主導, 2012以後則是工程師主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2開始坐管接坐墊的地方往後傾斜15度, 稍後會有討論)
2013-2014 SLR01打出了ACE technology (Accelerated Composites Evolution)
按這裡檢視圖片
簡單說藉由隊上的三位王牌(Philippe Gilbert / Cadel Evans / Tejay van Garderen)
的意見回饋加上電腦的輔助設計下, 創造出更輕更硬也更符合選手要求的車架
(不過看起來外型似乎是沒甚麼差)
[embedded content]
[embedded content]
這邊有些review
2010 Impec發表, 未販售但直接登上環法舞台, 改回類似SLT01的LUG風格
按這裡檢視圖片官方介紹影片, Hand made by machine, 滿屌的
[embedded content]
當年環法很幸運的馬上就拿到短暫的黃衫, 出現過黃衫版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不過Cadel Evans因為摔車受傷的關係, 無緣帶著黃衫到巴黎....
隔年BMC捲土重來拿下環法冠軍, 雖然官方定義SLR01為冠軍車
但實際上Cadel Evans過凱旋門後舉起的可是黃衫版Impec
與上圖對照就可以知道兩年的塗裝差異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2012 Impec正式於市場上販售, 完全獨立於現有的系列, 稱之為The perfert bike
The perfect bike - For all those for whom perfection means something. Pure Swissness. The Impec is the start of a new era. An era of Swiss carbon
2013 Impec 還推出了藍寶堅尼版, Mmmm, 我覺得soso(其實是買不起 )
按這裡檢視圖片
Slogan也正式定調:
Swiss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Handmade by machines in Switzerland, the impec follows the vision of BMC: A new perspective into the world of cycling.
發展至此, BMC主打的品牌口號為: Swiss Precision / Handmade by machine
之前有參與國外BMC的線上問卷調查, 也可以看出來官方設定要主打的形象就是Swiss Precision
我想過去那些美好的外型設計可能都一去不復返了...
瞎扯了一堆, 終於要進入正題了
RM01是2011年推出的全新系列, 同年SLX01系列也停止生產
因此普遍的說法是RM01取代了SLX01, 但兩者的建議售價其實差了四成
(2010 SLX01 frameset MSRP $2000USD, 2011 RM01 frameset MSRP $2800USD)
BMC官網的說法: SLX01是Performance series, RM01則是跟SLR01同為Race series
是和SLX01完全不同等級的產品
Race Series:
Bikes for pros. In road racing, it’s all about efficiency in propulsion and maximum stiffness at minimal weight.
雖然被定義為race series, 但RM01從來沒有被選為BMC的比賽用車過
RM01簡單說就是SLR01的平價版, 官方說法除了後上叉略有不同外, 其他的部分外型是完全一樣的
藉由用料等級區分出不同等級(RM01車架約比SLR01重150g, 前叉重50g)
2011
初登場的RM01, 跟上了2011開始最流行的消光漆 + BB30, 個人覺得是RM01歷年配色裡最好看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類似Astana配色也重現江湖
按這裡檢視圖片
2012
BB30這幾年的災情大家都不陌生了, 2012年BMC全體車款改為BB86, RM01也不例外
至於塗裝呢... 我個人是覺得越來越沒有特色, 另外值得提的是這年開始有電變版車架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2013
跟2012的差別只有塗裝的不同, 在官網上電變有藍/紅兩種顏色, 但是機械變速就只有紅色版本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今天我們要開箱的, 則是連官網都沒有的機械變速藍色版
網路上搜尋的結果, 世界上某些區域確實有少數商家在賣機械變速藍色版, 但數量非常的少
大部分的地區都只發售紅色版, 我也不知道藍色版為甚麼這麼少見
搞不好這台不只是台灣唯一, 而是亞洲唯一也說不定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樣的配色風格在BMC的市售車上還是首次看到
不過後來發現和今年的SLR01世界冠軍圖裝概念有點類似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話說有一次SLX01不小心掉進湖裡, 正當我好傷心的時候湖神就冒了出來...
湖神: 你的單車是不是高科技碳纖車?
我: 不是不是!
湖神: 那是不是復古鋼管車?
我: 不是不是!
湖神: 那是不是時尚鈦車?
我: 不是不是, 我的是超屌複合車架!
湖神:
現在不流行複合車架了, 我送你一台全碳纖車吧!
然後... 某天的清晨我就收到了一個紙箱
看看外國人怎麼經營品牌的, 連紙箱外觀都這麼注重!
(這不是BMC官方紙箱, 是寄給我的廠商紙箱, 已經PS掉相關的資訊)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開箱! 已經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今天的主角
按這裡檢視圖片
swi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按這裡檢視圖片
把車架綁在紙板上這招個人覺得挺聰明的, 可以當作緩衝也是一種保護裝置
按這裡檢視圖片
已經透露出主角的名號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超長的頭管是RM01/SLR01的特色, 不過也造成了一些困擾(後面會討論)
按這裡檢視圖片
BMC特有的上管 - 立管造型, 不如以往的型號特別, 但也算自成一格
按這裡檢視圖片
之前是騎SLX01 54cm 上管55.5, 正好卡在RM01 53cm(上管55) 跟55cm(上管56)兩個size中間
最後我選了偏大一點的車架, 55cm 上管56
按這裡檢視圖片
坐管, 接坐墊前特別往後延伸15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BB86
按這裡檢視圖片
五通底部, 可以看到made in Taiwan的字樣
不過之前看網路上有人說BMC的碳纖車架是大陸製造台灣烤漆....(消音)
按這裡檢視圖片
拆包裝了, 露出你的真面目吧!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漂亮的後叉線條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下管
按這裡檢視圖片
黑, 銀, 少量深藍跟淺藍構成的配色
按這裡檢視圖片
BMC很喜歡烙一些自己創造的專業名詞, 除了BB86外其他看看就好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好像是BMC第一次用細線條的風格來裝飾車架
按這裡檢視圖片
超級長頭管
按這裡檢視圖片
坐管
按這裡檢視圖片
固定坐墊的金屬片用霧銀看起來傷當有質感
按這裡檢視圖片
吊耳.... 好像有點慘的製造品質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前方視角
按這裡檢視圖片
側面視角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上管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全車照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次組車選了網路上動態fitting相當知名的一家店
也趁組新車的時後嚐試了一下鍍膜
按這裡檢視圖片本來汽車方面的鍍膜技術這幾年漸漸都延伸到單車界來撈錢惹
按這裡檢視圖片
所謂鍍膜其實也就只是用布沾濕了擦上去這樣XD
按這裡檢視圖片
要反覆上個幾層
按這裡檢視圖片
請大家朝車廂另一端慢慢移動...
啊, 不是, 是要說這是傳說中的老闆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剛鍍完之後看起來有點霧霧的, 不過完成後看不出有甚麼差別
按這裡檢視圖片
靜置24小時鍍膜部分才算完成, 繼續組車工作
按這裡檢視圖片
大部分零件都是舊車移植, 就不多介紹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中間其實經歷了fitting, 最後的整線纏帶收尾
按這裡檢視圖片
(鍍膜真的還滿有用的, 洗車變的輕鬆很多, 沾點清潔劑隨便擦一擦就乾乾淨淨, 省了好多時間!)
除了車架外, 鏈條:SRAM1051 -> Ultegra, 外掛BB -> BB86(都是SRAM原廠)
Michelin Pro3 -> Pro4, 其餘延用舊零件
最後重量含無線碼表是7.3~7.5kg 之間, 大約輕SLX01 200~300g左右, 差異不大
按這裡檢視圖片
定裝照, 靜靜的停駐在車店一隅
按這裡檢視圖片
先來個全車照, 其實距離組好車已經一個半月, 累積500km里程數
按這裡檢視圖片前叉是用比較傳統的格紋碳纖
按這裡檢視圖片
車架這種似乎是被稱做大理石紋(?)
之前M01好像有個笑話是說車主看到這種紋路堅持說是製造瑕疵...
按這裡檢視圖片
黑色部分都是一樣的紋路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往後15度的坐管設計主要是把螺絲都移到坐管後方, 調整坐墊時會方便許多
按這裡檢視圖片
但缺點就是看起來坐墊位置偏前面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後變速線拉出來的地方容易堆積髒汙, 希望不會影響到變速手感才好
按這裡檢視圖片
長頭管的關係, 墊片全拿掉還稍嫌不夠...
另外近期BMC跟Easton已經結束合作關係, 改用3T的手把龍頭, 但對我來說配上Easton還是比較對味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前方視角: 為了配合車架配色, 刻意混用shimano跟Jagwire的線材造成深淺藍的色差
按這裡檢視圖片
側邊視角: 可以看出來開箱文中同樣的角度重複出現, 我快沒梗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後側, 好性感的屁屁(羞)
按這裡檢視圖片
我最喜歡的角度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可以看得出來我的身材真的介於53cm-55cm
55cm坐管拉出來的高度有點少, 龍頭落差也差一點...
如果用53cm可能會比較好看, 但龍頭可能得加長個2~3cm...
按這裡檢視圖片
2014年起RM01系列也消失了
公路車款變成SLR01/SLR02, 幾何完全相同, 一樣藉由用料不同(重量不同)區分市場
優點是製造流程中許多東西可以共用, 藉此降低成本, 國外訂價看起來頗有吸引力
(RM01 frameset MSRP $2800, SLR02 105 MSRP $2699 (沒有單賣車架))
最近台灣代理商剛好在發表2014 BMC單車, 目前看起來SLR01/SLR02可能都有進
也許SLR02會是一個CP值還不錯的選擇(台灣定價不明)
至此可以看出來BMC的新路線: 中高階車種SLR01/SLR02 + Impec
這兩個型號應該會定下來, 在未來的好一段時間不會更改
(過去SLT01, SLC01, SLX01, RM01這些中高階的車長都不太命...)
騎SLR01的車手中跟小弟身材最接近的是前任世界冠軍Philippe Gilbert
(其實身材差很多, 但是已經是最接近的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Pro bike: Philippe Gilbert's BMC TeamMachine SLR01
Rider's height: 1.79m (5ft10in)
Rider's weight: 69kg (152lb)
Frame: BMC TeamMachine SLR01, 50cm
Stem: 3T ARX Team, 140mm x -6 degrees
但是他騎50cm的車 + 14公分龍頭, 等於是縮小兩個尺寸在騎!
而且縮了兩個size之後還是沒用墊片...
下面是他進BMC之前的座騎設定, 看起來真的是差了兩個size
Frame: Canyon Aeroad CF, 56cm
Stem: Ritchey WCS Carbon 4-Axis, 12cm x -6°
一般長頭管都是傾向比較舒適的設定, 但BMC把這樣的設定放在戰鬥型的公路車上還挺有趣的
只能說也許因為長頭管的關係, 車手會選更小的車架好造成落差
前面有提到除了車架本身更換外(複合車架 -> 全碳纖車架)
鏈條, BB系統, 外胎都有更換, 但都算是相同等級
另外差異點還有多做了動態fitting, 以下的心得是包含這所有的改變造成的影響
以前SLX01的紀錄如下, 可以看的出小弟只是能力普普的假日車手
國史館->海倫: 記錄42分半, 平時45分半
北宜縣界來回: 約6.5小時(含休息)
陽金3P: 記錄4.5hr, 平時4小時50分(含休息)
雙北: 16小時(含休息)
以下則是換RM01一個半月來500公里的紀錄
國史館->海倫: 45分半
北宜縣界來回: 少於6小時(含休息)
陽金3P: 前2P約3小時40分, P3因天候及體力關係取消
RM01相對SLX01來說平路時速大約+2~3, 緩坡(北宜)感覺沒有比較快但相對舒適許多
以往在60km以後的山路段體力會急速的下滑, 120km以後更是只能忍著身體各處的痠痛騎下去
瘋北宜200k或是雙北這種路程往往前段速度都跟預估的差不多
但120km~200km的速度會急速的下降, 休息時間更是無限延長造成時間大幅的落後...
目前RM01騎了兩次北宜縣界來回都算是輕鬆完騎
省下的時間來自60km後還能維持速度以及休息時間大幅的減少
比較陡坡的部分(陽金3P)目前只跑過一次, 成績反而是有明顯的落後, 不過取樣有點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車子的差異, 動態fitting過程當中調整了過去一些錯誤的姿勢與施力方式
都可能是讓我騎得更輕鬆的一環, 現在不只騎車時輕鬆, 騎完後身體的痠痛也減少~
騎的不快我並不介意, 但要騎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過去的幾個月裡, 家裡多了新的成員, 生活也有了不小的改變
對我來說這不僅只是一篇開箱文, 同時也記錄了人生中的某個時間點
希望幾年後可以帶著小公主一起騎單車去運動!
按這裡檢視圖片感謝收看, 下次開箱文可能是個specialized push bike然後硬要扯他們家這幾年環法的故事這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