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紐約報導)在英文談話中,人們通常會自稱是「茶人」(Tea person)或是「咖啡人」(Coffee person),意指自己比較喜歡的飲料。13歲來美的廖梓君就是「茶人」,她自稱是狂熱的飲茶者,也注意到紐約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對咖啡、茶等的變化。去年9月她參加紐約台灣商會舉辦的企劃案比賽,以「茶公司」(The Te Company)企劃脫穎而出,得獎促成了她展開對美國飲茶市場進行深度耕作,並在紐約的零售企業中直接向紐約市民推廣烏龍茶。
生長在一個盛產茶的地方:台灣,從小喝茶,愛茶的她在美國這個並非喝茶的社會,令她特別珍惜茶緣。為了了解茶葉的產地、質量等,她曾多次專程回台灣對烏龍茶進行考察。
「美國人普遍不懂茶,他們不知道烏龍茶,只知道黑茶,現在也開始慢慢知道綠茶。特別紐約人知道紅茶、綠茶,但從未聽說過烏龍茶。」由於了解烏龍茶有如此多風味、種類,廖梓君觀察越深入,就越發促使她實現在美國社會推廣喝茶的夢想。
紐約市集上的茶攤
今年5月,廖梓君在網上開了一個零售店(網址:www.te-nyc.com)。秋天開始,在曼哈頓下城東河北邊的新阿姆斯特丹市場(Amsterdam market)她們設了一個攤位,也和其他當地生產商合作,如上次集市就賣了茶葉焦糖,一種創新產品。
新茶人廖梓君的茶公司(Te Company)。(廖梓君提供)
廖梓君表示,當人們說到飲料的時候,會聯想到茶、咖啡、葡萄酒和烈酒等。釀酒、種植咖啡豆和製茶都各有其歷史,製作過程都可發現深厚的人文痕跡與文化變遷歷程。比如鐵觀音,製作的傳統方式是輕度氧化、沒有經過炒製,在成茶的最後階段有輕微炒製。原產地在華東地區。但是傳到台灣後,按原來的方法在台灣(特別是北部)製作出的鐵觀音味道不對,於是茶農用輕微炒製替代了輕微氧化,製作出的鐵觀音風味獨特,所以被改名為觀音。這裡面就反映一個文化的變遷過程。
雖然也追溯茶歷史、領略茶藝人文意涵,但廖梓君認為,把茶與人的行為、文化、歷史等聯繫起來,是屬於深層次的茶道範疇,而她最想做的把東方茶飲推介進入西方市場。
美國茶葉市場潛力大
「我推茶產品的目的不是要把關於歷史的背景全部介紹出去,不想把產品弄得那麼異國文化,而是要讓美國人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同他們熟悉的酒和咖啡。用農藝活動這種方式把茶推到市場上,就容易讓消費者接受,他們不會被複雜的歷史文化嚇倒。」廖梓君說。
廖梓君觀察認為,茶的市場潛力很大。「在美國現在只有10%的人口在喝茶,如果能把茶的消費群體擴大到30%或50%,就能賺很多的錢。」此外,人們的健康意識在增強,做瑜珈、吃素、喝茶不喝咖啡都被與健康養生聯繫在一起。喝茶被認為是一種更溫和的生活方式。喝茶的感覺是緩慢的、漸漸的,喝一杯茶讓人感覺更放鬆。儘管現在紐約更多的人喝果汁,但她認為喝茶是一種趨勢,健康潮流。
喝茶是一種更溫和的生活方式,喝一杯茶讓人感覺更放鬆。(攝影:王嘉益/大紀元)
「人們很關心他們吃了什麼東西到肚子裡。現在有許多的醫學刊物提到茶葉中有抗氧化劑,可以抑制細菌和預防糖尿病,兒童肥胖病等功效。非常好。」
(責任編輯:季平)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3/11/23/n4017818.htm茶飲流行在美國-新鮮茶人的夢途.html 美東時間: 2013-11-23 00:51:08 AM
【萬年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