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蘇嘉維 綜合報導】
美國夢係指只要努力不懈的工作,即便你是個窮人,也有可能爬到中產階級,甚至是更高階層。但實際上在美國階層其實難以流動,狀況比其他已開發國家還糟。
《CNNMoney》報導,根據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University of Ottawa) 經濟學家 Miles Corak 研究表示,若你出生在日本、德國、澳洲或是芬蘭等已開發國家,你可以比美國人更容易爬升到更高的階層。
Corak 指出,已開發國家中,美國階層流動性僅比英國與義大利還高。
經濟學家們目前尚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階層流動性就是比某些國家低,但他們找到了流動性低國家部分的共通點。
資源嚴重分配不均:社會資源越是分配不均,窮人的小孩就越是難以翻身。因為富有家庭總是能有較多資源,能提供小孩更好的教育環境,以及更多課外活動,也能有更多時間教育自己的小孩,但相對的窮人家庭孩童就無法得到這些資源。
然而,在求職方面,越高的學歷也就代表著越好的工作與薪水,目前教育的重要性遠比 100 年前還高許多。
Corak 說:「有錢人家能投入更多金錢打造小孩的未來,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中國、印度與南美洲國家難以改善自己的社會地位。」 (接下頁)
家庭:Corak 表示,穩定的家庭生活通常與爭取社會更高階層有關,而美國目前離婚率高,單親家庭與青少年懷孕比率比其他已開發國家還高。
社福政策: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經濟學家 Francisco Ferreira 指出,一個國家能向富人徵收更高稅金,並將之使用在弱勢族群上,該國勢必會有較高社會階層流動性。
美國社會評論家們時常批評,教育融資系統相當不完善,美國學校主要資金來源為房產稅,這使得貧富不均的問題久久無法解決。評論家們認為,政府應當在各地徵收教育稅,並將資金提供給最需要的學校。
如果連經濟學家都難以解釋,美國人為何很難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那為什麼美國人依舊仍抱持著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果實的想法呢?
美國伊利諾伊州 (Illinois) Wheaton College 學校的經濟學家 Jason Long 表示,很有可能是在 19 與 20 世紀之間,美國人比起英國人能教容易改善自己的社會地位,才導致有這種想法出現。
Long 指出,目前仍有許多民眾面對真實的數據,依舊不願接受美國的社會流動性相當低。他說:「有部分美國人仍相信有美國夢的存在,但美國夢早以幻滅。」
Corak 最後點出,其實目前沒有一個社會能有良好的階層流動性,人們生活的階層與自己出生環境有著絕大的關聯性。
『新聞來源/鉅亨網 http://news.cnyes.com/ 』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