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KOU (大口)
看板movie
標題[短評] 地心引力(呃 好像沒有雷)
時間Tue Oct 15 23:19:17 2013
每個人看文本的角度不一樣,這是框架,或者也是侷限。 而我,不管是什麼類型的作品,首重為人。並不是所謂的「人性」,我覺得這個詞太過於 泛濫且不知所指;人應該是立體而多面向,並非顯露出什麼特質就能稱為「充滿人性」。 至此,面對《地心引力》,我想了很久,它不啻是厲害的作品,但可惜這部作品中,它沒 有「人」,我看到的是一堆符號。前溯該導演的作品,像是《人類之子》,人都被符號化 了,它們都只是平板的帶出導演所想要表達的意象,卻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也就是,他 們都長的不像是個「人」。 導演的精準,從人物的飄浮感覺便清晰可見,說真的我很訝異他到底是怎麼作到的,背後 需要多大的想像力與實踐力支撐著他的精準。 但很可惜的是,他的劇情以及意象也都太過於精準,節奏也是,讓一切看來都太理所當然 ,更或許有些廉價──簡言之,就是公式擺出來,把東西丟進去,就好了,這不叫創作, 就如同方文山的詞一樣,這叫堆砌。 某種程度而言,這是好萊塢電影的通象,所以即使《地心引力》沒有大爆破或是大場面, 也或者不像一般好萊塢電影般的起伏,但它其實很典型,透露於字裡行間。 我對少年PI也是一樣的感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55.213
→ proprome:人對困難的處理順序都是 遇到困難>情緒反應>面對>接受>處 10/15 23:33
推 dekupalace:推這篇 10/15 23:33
→ proprome:>處理>結果 這兩部電影都把人的反應處理很好 不是"典型" 10/15 23:35
→ proprome:很多電影連人的基本情感反應順序都處理不好了 10/15 23:36
→ dekupalace:關鍵是故事要講概念還是要講人 10/15 23:36
→ proprome:沒想到處理的好 卻被你說成"符號化"、"典型" 10/15 23:36
→ dekupalace:若是故事要講的是概念,那角色就會為核心議題服務 10/15 23:38
→ dekupalace:例如這片和pi的目的是表現出人面對困境之後的變化 10/15 23:39
→ dekupalace:所以角色經歷的心境變化就得順著理論要得來 10/15 23:39
→ dekupalace:相反的,像冰與火之歌這類沒有核心議題的東西 10/15 23:40
→ dekupalace:精彩的地方就會變成不同環境下人性的展現 10/15 23:41
→ dekupalace:這其實是兩種不同說故事的目的 10/15 23:41
→ proprome:樓上 不論題材 人的反應順序就是這樣 只有處理好壞之差 10/15 23:42
→ dekupalace:看到這層的話,原po至少到了見山不是山的境界 10/15 23:43
→ proprome:很多爛片 就是沒有辦法在片中好好鋪成人性的反應順序 10/15 23:43
→ dekupalace:給樓樓上,其實是可以有更多不同反應的 10/15 23:43
→ dekupalace:例如崩潰到底,完全走不出來 10/15 23:44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