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裡檢視圖片
儘管發表後出現了無重大創新的評論,蘋果股價也不太捧場的下跌,而且這次5S也沒有提前開放預購,所以也沒有什麼爆量的預購數字可以公布,不過新款iPhone上市仍是一件大新聞,具小編自己詢問,很多水貨業者還是很積極的從第一波上市國家搶貨,小惡魔這次也盡量盡快的獻上第一手開箱,親眼看看iPhone 5S真的沒有驚奇嗎?還是親眼看到後,其實會有不同發現呢?
iPhone 5S大小、外型以及重量,跟iPhone5如出一轍,一樣拿起來很輕,也一樣採用陽極處理的鋁合金及玻璃材質,加上簡單的線條營造iPhone自己的質感,螢幕大小一樣維持在4吋,解析度1136×640/ 326ppi的規格,在5s上繼續維持這樣的大小也不是太意外的事。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可能每個市場的考量真的不同,月初到柏林採訪時,發現居民手上不是iPhone就是三星,在台灣很常見到拿個翻頁皮套套著大尺寸手機在滑,歐洲那邊則幾乎都是從口袋掏出來,單手拿著就開始滑了,對他們來說,都很習慣於4吋4.3吋的大小,只能說維持4吋大小,也不是什麼絕對的優缺點吧,可能蘋果的想法是,手機還是要有”compact”這個特點。(不過以蘋果的設計能力,應該也是有辦法加大螢幕但不讓機身太巨大吧...)
不過呢,這次Apple讓新買iOS7裝的用戶可以免費下載iPhoto、iMovie、Numbers、Keynote、Pages等App,這些都是在大螢幕上比較好用的程式,4吋的iPhone 5及5S雖享用得到,但未免辛苦。
這次iPhone 5S推出了3種顏色,必備款的銀+白色、太空灰,以及首次在iPhone上出現的金色,不過現在我只看到銀色款,跟iPhone 5一模一樣,這樣看看得出來誰是誰嗎?藍底的是5S,米色底是iPhone 5,其實從Home鍵可以分得出來。背面則是從補光燈可以辨識得出來。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另外兩個太空灰跟金色兩個新色還沒能親眼看到真可惜,不過據說金色是比一般的香檳金顏色要深,而且因為也是霧面的處理,所以並不是金光閃閃那種,要光線照到某個角度下,才會有光澤感...呃…好想看[握拳]
不過看一些外電的照片,但個人是覺得上下兩塊白色,跟正面都是白的,這樣的配色很不一體,而且因為上下側邊也是金色的,就更顯得有點雜亂感,我寧願它像Space Gray用黑灰配色那樣,用一個更深或更淺的金色當第二主色,看起來可能不會那麼怪。希望有機會可以拍到,聽說金色量也很少,比黑白更難搶。(所以今天有從電信商或直營店入手到5S的都是很幸運的)
上方的FaceTime相機一樣是120萬畫素的,採用背照式感光 元件,可錄720p的影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Home鍵有了新的設計,跟之前一樣有往下內凹,但是凹下去後是平的,不是以往的球形內凹了。新的Touch ID指紋身分識別感應器是5S的一大重點,圓形Home鍵是採用藍寶石水晶,硬度高,可以避免損傷影響到指紋辨識效果,外面的金屬環則可以感應啟動指紋掃瞄功能。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正常是在設定>一般裡,可以看到Passcode & Fingerprint這個項目,點進去之後它會先要你設定一組密碼,之後要進入這功能座設定的話,也都需要先輸入這組密碼。
不過因為我這還只是展示機,所以Touch ID部份跟實機不一樣,要設定Touch ID掃描指紋時,它會反覆請你把手指放上、拿起、放上、拿起…然後螢幕上的動畫就會一直把指紋紋路填滿,一次次掃描後才算完成,紀錄過程感覺還蠻細緻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目前指紋辨識只能用在開機喚醒解鎖,以及取代iTunes及App Store購物時輸入密碼,你可以自己選擇要紀錄那一根手指,且可以紀錄多根,只要把手指重複放到Home鍵上幾次,它就會自動開始掃描紀錄,不過我不知道螢幕上的畫面真的是你指紋的。
可能因為掃描得很細的關係,後來也用了不同角度感應,它一樣可以辨識成功。
按這裡檢視圖片
在看過官方介紹後,技術看起來不錯,也相信是有它的獨到之處,在官方介紹裡也有提到它辨識精確,從不同角度放上去也能辨識,因此便利性高,防護性也高,但目前光只能解鎖跟App Store使用,所以會覺得沒有太大驚喜,如果開放給開發商運用,應該就會衍生更多實用用途吧,至少電子錢包就會是一個,或是可辨識家庭成員的指紋,切換成Guest Mode或親子模式....或是....鑑別你腦子裡在想什麼...之類的...期待它的未來...(以後iPad跟Macbook也都加入的話,希望可應用範圍也會越來越有趣囉)
相機也是5S的重點之一,現在還沒好好試拍,但從規格或特色看來,應該也會是個有感的升級,雖然還是800萬畫素,不過光圈加大(F2.2),感光元件也加大(加大15%),像素加大(1.5微米),因此感光量也提高,光線對拍照來說事很重要的因素,iPhone 5S不從畫素下手,而是讓相機接收更多光線來提昇拍照品質。另外也看到那一黃一白的雙色Ture Tone補光燈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Ture Tone宣稱可以偵測不同的拍照環境,給予不同的白+黃調和色調,用在拍人像時可以得到更自然的補光。
剛才也簡單試用一下…但因為本人實在太恐怖了,請容許我用小小縮圖就好…臉上反光的光澤可以看得出來有不一樣,不過亮度、出力的強度看起來好像差不多,現場光線不是很亮,有正常一點的室內時會來好好試拍…(而且不會是這恐怖的人了..)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拍手畫面可能美觀一點,冷白跟暖色的感覺差別還蠻明顯的。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不用特別切換或開啟,直接按住拍照鍵可以連拍,按多久就拍多少張。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連拍完成後,5S會自動選出一張它認為的最佳照片,當然你也可以自己選自己認為的最佳照片,連拍的照片在相片膠卷裡也會被整理在一個單獨的照片夾裡。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另外模式裡可以看到慢動作錄影,這也是iPhone 5+iOS7裡沒有的,它可錄製720p/ 每秒120格的慢動作錄影,以及新搭載的影像防震功能,看來也可以讓它的錄影功能更好玩,適用更多種情境。不過它最長只能錄製15秒。
按這裡檢視圖片
而且它是錄完之後,你可以像編輯影片那樣,即看即拖拉,選擇要哪一段要變慢動作,哪一段維持正常,這樣就可以很方便的編輯出很有趣的影片...喔~我想用iPhone拍微電影更方便了吧! (中間間隔比較鬆的那一段就是我希望它變慢動作的片段)
按這裡檢視圖片
剛才也是很簡短的錄一段,中間有一段動作突然變慢了,這就是5s這個慢動作錄影的效果。
[embedded content]
發表會後有外電提到,5S新的A7處理器裡新的影像處理器(ISP)為它帶來了連拍、慢動作錄影、更快的對焦...等新的功能,除了一般拍照畫質的處理是否更漂亮,夜拍、景深..等是不是也更漂亮了,也是很想測試的地方囉。
這裡有一些方圓2公尺內可拍到東西的簡單試拍……大家可以先看看,但非常簡單請見諒。所有原圖可以看這裡。
這張有加補光燈.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張沒加.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最後閃光燈近拍那組是在比較暗的桌角下拍的,這張連同裡面一兩張,有iPhone 5的試拍對照,在這裡iPhone 5對照相簿,有興趣的可以打開,初步比較看看F2.2或加大感光像素的5s效果如何。
======================================
側邊的設計也跟iPhone 5都一樣,音量鍵可當拍照鍵,Lightning Port跟耳機孔一樣在機身下方,也維持了一邊喇叭一邊麥克風的設計。另外SIM卡一樣是nano SIM。(上面是5S,下面是iPhone 5)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按這裡檢視圖片
這裡先很簡短的開箱開機,看一下重點的功能,5S的外型改變不大(或說根本沒變),內在的幾個重要不同有:
◆內建iOS7。
◆64-bit的A7處理器,以及協同感測處理器M7。
◆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
◆相機光圈、感光畫素變大、可無限張連拍、(好玩的)慢動作錄影、更好的畫質、Ture Tone補光燈。
條列下來好像不多,但其實每一項更新都是一個大工程,跟包含了一個創新的技術,但問題是對使用者來說,有感還無感?
新的64-bit A7和M7處理器雖然厲害,但使用者不會馬上有感(而且目前也沒有什麼可以呈現的殺手級App);然後iPhone 5也能升級到iOS7去,不是非要5S不可;另外指紋辨識技術很厲害,但目前目前,應用範圍不多,或者輸入密碼也並不麻煩,可能不會覺得立刻就要換成指紋保密,所以使用者馬上就會有感的可能就是相機、拍照功能的升級了。(或者新處理器帶來的省電可能也會是另一個有感項目?但因為還沒實際使用,這點先不加進來)
這樣整理下來,我仍然覺得iPhone 5S有它先進的技術、Apple布局的想法,以及有水準的工藝,不過有些東西可能要在未來,或更多App應用出現後,價值或用途才會越來越明顯,或越來越讓消費者覺得是須要的...(晚熟型的意思?)。
但也不能怪一般使用者,因為我們買來就是立即要用了啊,看到螢幕沒變大、外型沒改變,而且發表前100%命中的謠言也傳了好一陣子,第一印象當然會覺得蠻太大創新,沒新鮮感了,這可能也是這次5S吃虧,被認為沒新意的原因吧,目前初步的感想是:如果你想懂蘋果在布局些什麼,想懂iPhone 5S,想體驗它好玩好拍的拍照的新玩意,那可以考慮換機,想看實際使用跟功能細節如何的, 接著就是希望可以儘快測試囉...好緊張
另外晚來的問好~大家中秋節快樂! 一切平安!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